江苏如皋:“袖珍”舞台“延时开放”,文明实践“夜不打烊”
“起势、云手、揽雀尾!”“来这‘港刻儿经’呗!”“快跟上这‘跳动’的城市节拍!”......夜幕落下,灯火升腾,位于江苏如皋护城河风光带的几个临水小广场上人头攒动,吉他弹唱、趣味亲子夜跑、太极拳教学、文明知识有奖竞答等轮番上场,好不热闹。“一路看到好多人在‘袖珍’舞台上表演,没忍住就上去哼了几句!”当天参加“亲子夜跑”活动的石刘婉扬难掩兴奋。
古城烟火气,最抚凡人心。7月以来,如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如皋市“你好,邻居”星空夜主题,开启文明实践“延时服务”,通过爱心图书义卖、露天电影展播、非遗木偶表演、家风文化展陈等,把舞台装进“口袋”,用多彩活动开启如城文明实践“夜”模式。
闹中有静,趣味“夜市”让爱不闲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晚七点,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头,紧邻如城街道长巷、秀水社区服务中心的如城街道24小时自助图书馆灯火通明, 75岁的退休教师郭齐赴,正在智能借还机前进行书籍借阅。“白天气温太高,我们老人不爱出门,晚上出来遛弯,到广场锻炼结束后,顺道来这儿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这儿24小时‘不打烊’,方便!”
与“静谧”的城市书房相比,位于书房南侧的安定广场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一场“爱心无限”图书义卖志愿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活动现场,孩子们将自己家中闲置的书籍拿出来参加义卖,并将所得善款用于购买清凉饮品赠送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让爱心传递,让善意延续。
“向您推荐这本《我和宇宙的约定》,故事的主人公是个非常勇敢的女孩......”同样热闹的还有位于如皋西南边的新世纪广场。各种摆满图书。玩具、文创还有手工艺品的“有爱”市集摊位前,20几个十一二岁模样的小朋友正卖力地“吆喝”,吸引了不少居民群众围观问询。“看到新闻里涿州的境况,想着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做点什么。于是几个家长一拍即合,决定带孩子进行这场义卖。”既是家长又是如皋市实验小学教师的邹珣介绍道。当被问及“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卖掉会不会难过”时,现场年龄最小、年仅9岁的刘安澜却满是自豪,“玩具知道它能帮助到别人,也会开心的!”
花式“炫技”,“口袋舞台”激活文明“夜模式”
“可千万不能转!谨防有诈!”“骗子居然骗到我头上来了,真可恶!”......晚七点,位于内护城河边的集贤里广场上,非遗木偶“小剧场”精彩开演,如皋市“偶来讲”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将诱导老年人的套路桥段及反诈知识“趣味”融入表演。惟妙惟肖的动作、栩栩如生的演绎,引得观众连连称绝。“没有多复杂的‘行头’,场地也只有‘巴掌大’,但在‘口袋舞台’上表演,能让居民在与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增强防范意识,既接地气又有意义。”如皋市木偶艺术团团长周沈兵说。
除了集贤里广场的非遗“小剧场”,如城街道还在沿如皋护城河风光带打造了5处这样的“口袋舞台”。靖海门广场的“跟上城市节拍”吉他弹唱,青云广场的“舞动星夜空”健身舞、太极拳教学,颐园门前的“古韵悠扬”民乐演奏等,不仅将非遗夜市、百姓舞台、纳凉晚会等文明实践“夜场景”融进居民的晚间文化生活,也点亮了如城的文明夜空。
“能够在暑假期间参加志愿服务还蛮开心的!而且,这种坐在居民中间表演的形式还是头一次。”在颐园“口袋舞台”上进行笙独奏的倪田恬是来自南通师范学院的大三学生。“比起展示‘才艺’,更开心的是周边居民愿意看,还有‘合拍’的人上台一起互动表演,感觉很有成就感!”
文化润心,惠民服务融入烟火气
“这个小品蛮有意思!”“马上轮到我们村的腰鼓队上场啦!”“唱的真不错,再来一个!”......这边,如城街道新民社区文体广场,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的文艺文化志愿服务队正进行“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那边,宏坝社区沿街店铺前的公益电影早已开场。行至人气颇旺的文峰城市广场,由仙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辖区乐童小红花艺术培训中心打造的文艺汇报演出正别开生面地进行,居民们悠闲地边看节目、边轻声讨论,整个现场座无虚席......
为进一步延伸文明实践触角,如城街道及所辖村(社区)将惠民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将公益电影、文化巡演送到居民身边,用精彩的视听盛宴丰富群众的夜间文化生活,激活文明实践“夜间模式”。
“张阿姨今儿您来的有点晚啦,王阿姨他们已经下了两盘了!”还没到晚上六点半,长巷社区“你好,邻居”邻里活动中心便热闹起来。自七月份以来,原本白天开门的邻里中心延时开放。这不,一到晚上,这儿便成了居民们休憩,谈心的“大本营”。居民们来这里喝茶港经、下棋聊天,小朋友们相约好来这边一起看看故事书、写写作业。同时,社区还为纳凉居民提供免费茶水、便民医药箱等,贴心的服务丰盈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能够舒心度夏。
实践“热”起来、文明才能“活”起来。如皋将继续拓展文明实践服务阵地,围绕“夜经济”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晚间文化生活,让“烟火气”升腾出更多“文明味儿”。(罗晶晶)
[编辑:吴一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