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公布各地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居首广西倒数北京时薪第一
据7月3日人社部官网消息,全国31省份最新最低工资标准出炉。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共有15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以上,其中位居第一的是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690元;最低的为广西,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10元。人社部与此同时公布的还有各省份最低时薪,普遍在18元以上,海南省小时工资最低,为16.3元,北京市小时工资达25.3元,为全国最高。
(资料图片)
据人社部官网
调整后各省第一档月均最低工资超2000元,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相差880元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所有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在1800元以上,其中9省不足1900元,从低至高分别为广西(1810)、甘肃(1820元)、海南(1830元)、西藏(1850元)、江西(1850元)、黑龙江(1860元)、青海(1880元)、吉林(1880元)、贵州(1890元)。
15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从高至低依次是上海(2690元)、北京(2320元)、广东(2300元)、江苏(2280元)、浙江(2280元)、河北(2200元)、天津(2180元)、陕西(2160元)、山东(2100元)、四川(2100元)、重庆(2100元)、安徽(2060元)、福建(2030元)、湖北(2010元)、河南(2000元)。
南都记者统计显示,各省按照第一档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全国平均最低工资为2109元,较去年年初平均最低工资上涨4.3%。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广西相差880元,而深圳月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广东全省,为2360元。
此前1月和4月,人社部也曾公布最低工资标准情况,与今年4月相比,此次仅有上海、陕西的最低工资标准有所上调,分别上调100元与200元;但与去年年初相比,有12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包括青海、陕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福建、安徽、上海、山西、河北,其中安徽省上调410元,涨幅达到24.8%,重庆上调300元,涨幅达到16.7%。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五险一金。根据上海市人社局和北京市人社局2021年发布的消息,两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含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用人单位另行缴纳;2017年安徽省政府也规定五险一金不计入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这也意味着这些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更具“含金量”。
根据各省公开信息,其他城市如天津、山西等地则明确规定了月最低工资标准包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部分。
各省可参照四档最低工资水平执行,近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逐渐放缓
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而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会随着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整。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最低工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同地区按当地经济情况把最低工资标准分成四档,例如广东省此次调整后,广州执行第一档最低工资标准为2300元,深圳为2360元;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第二档,最低工资标准为1900元;汕头、惠州、江门、湛江、肇庆属于第二档,最低工资标准为1720元;其余城市为第四档,最低工资标准为1620元。
此外,上述规定也明确,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南都记者注意到,2022年人社部曾公布了两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2023年时间过半,人社部则已公布了三次调整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逐渐放缓,比如北京市最低工资于2021年调整后没有变化;上海市2019年及以前每年对最低工资标准都有所调整,但2019年以后仅于2021年和2023年7月有所调整。
关键词: